近日,郑州银行披露了一起金额达11亿元的房地产贷款违约诉讼案件,引发市场关注。该笔贷款起始于2021年,涉及多方担保的贷款合同纠纷,目前已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而从郑州银行2024年年报来看,截至2024年末,其房地产相关不良贷款率达到9.55%。

  此外,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全行逾期贷款为195.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47.14亿元,增幅31.80%。

  此外,郑州银行高级管理层也在2025年一季度频繁更迭,一度引发市场关注。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高管的更迭,对战略延续及信心稳固是否会带来一定影响,尚需后续观察。

  0111亿贷款进入违约处置阶段,始于2021年8月,涉多位被告

  根据《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33),该行中原路支行就与郑州金威实业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崔红旗、李伟、李玲玲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于近日收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

  根据公告,2021年8月2日,原告与被告一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约定原告向被告一提供借款110,000万元,借款期限为12个月,按月付息。同日,原告与被告二、被告三、被告四、被告五、被告六分别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为原告和被告—于一年内签订的原告对债务人债权的各类合同及其修订或补充协议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被告一未按约定向原告还本付息,各保证人也未按约定向原告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原告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起诉讼。

  原告诉讼事项的诉讼请求为:判决被告一向原告偿还借款本金110,000万元、利息、罚息、复利等;判决被告一向原告支付律师费;判决被告二、被告三、被告四、被告五、被告六对被告一在第(1)项、第(2)项诉讼请求中应当承担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判决本案诉讼费、保全费等由全体被告承担。

  目前该案已由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相关进展仍待进一步披露。

  从公告内容来看,这笔贷款的合同结构相对复杂,担保方涵盖企业与自然人,履约具备一定覆盖面。此次进入诉讼程序,更多体现的是银行对存量资产进行规范化处置的动作。

  从操作层面而言,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部分项目的还款进度出现偏离,属行业内普遍现象。对银行来说,进入司法程序虽涉及一定周期,但也为后续回收提供了法律框架,属于处置路径的一部分。

  更为关键的,或许并非诉讼本身,而是在宏观环境尚处于波动阶段、行业调整仍在进行的背景下,银行在业务扩张之外,需提升贷后管理与资产分类能力,以保持整体经营的韧性与稳健。

  此外,根据《郑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截至2024年末,该行对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已达到9.55%。

  02逾期贷款195.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47.14亿元,增幅31.80%

  根据郑州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截至2024年末,其资产总额为6763.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4%;存款总额为4045.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贷款总额为3876.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

  值得关注的,或是其按贷款五级分类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为3729.29亿元,占总贷款的96.19%;关注类贷款余额为78.38亿元,占比2.02%;不良贷款余额合计为69.23亿元,占比1.79%。与上一年度相比,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87%小幅下降至1.79%。

  郑州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次级类”贷款为31.28亿元,低于2023年的36.74亿元;“可疑类”贷款则上升至18.67亿元,较上年末的12.92亿元增长较为明显;“损失类”贷款也从17.90亿元升至19.28亿元。这一结构变动或显示出,其更多贷款正在从相对可控的“次级”迁移至处置难度相对较大的“可疑”与“损失”类别。

  此外,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逾期贷款为195.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为47.14亿元,增幅31.80%;逾期贷款占比5.04%,较上年末增长0.93个百分点。

  面对潜在风险的累积,郑州银行仍维持了较为稳健的风险抵御体系。截至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82.99%,贷款拨备率为3.27%,较2023年有所改善,说明当前郑州银行仍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能够对已有不良资产提供一定程度的对冲。

  此外,郑州银行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9月4日,郑州银行与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资产转让合同》,向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售信贷资产及其他资产,在扣除减值准备前的本金及利息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150.11亿元,转让价款为人民币100亿元,并表示该行已收到中原资产向其支付的人民币50亿元现金及合计价值为人民币50亿元的信托受益权,并将相关资产全部转让给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郑州银行面临的不只是数据层面的管理,更是如何在信用风险与经营发展的双重考验中,守住资产质量底线,夯实信贷管理与风险识别体系,为其中长期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032025年一季度郑州银行高管团队完成交替,战略打法有待后续观察

  面对暴露的资产质量压力与复杂的经济环境挑战,风险管理能力与战略执行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或正是在此背景下,郑州银行2025年一季度密集的高层人事更迭,引发了市场对其战略布局连贯性与未来经营走向的普遍关注。

  事实上,在郑州银行2024年年报管理层讨论章节,其表示将加快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制度流程重塑,深化推进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实施“人才自荐”“竞聘上岗”等举措,持续建强干部队伍,充分释放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活力,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2025年一季度,郑州银行的人事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多位核心管理人员在短期内相继辞任,新任高管陆续走马上任。

  据该行公告,2025年3月,长期在郑州银行任职的副行长郭志彬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该行及其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公开履历显示,郭志彬自2010年起加入郑州银行,历任行长助理、新郑郑银村镇银行董事长、副行长等职务,分管过多个关键部门,曾在行政管理、金融市场、合规风控等领域拥有丰富管理经验。

  而在此前的1月至2月,已有三位高管陆续辞任。其中,1月25日,该行公告显示,副行长傅春乔与行长助理李红(与现任行长同名)因工作调整离任;2月13日,行长助理刘久庆亦因个人事务辞去职务。至此,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两位副行长与两位行长助理不再在岗,短期内高管层变动频次较为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管辞任与职位空缺的同时,郑州银行也同步启动了新一轮管理层补强。2024年11月底,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李红的行长聘任方案,并于2025年1月25日获得监管任职资格核准。李红此前曾在国有大型银行工作,拥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被外界视为郑州银行从外部引入的关键“外援”力量。

  紧随其后,2025年2月,郑州银行再度公告,同意聘任潘峰为该行首席风险官。该职位的设立与补充,释放出该行对风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或也预示着其在内部控制、资产质量管理等方面或将推进更系统化的改革。

  根据官网信息,目前郑州银行的高管班子由李红担任行长,孙海刚、孙润华担任副行长,李磊、张厚林担任行长助理。

  从外部环境来看,当下城商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资产结构调整与不良率管理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郑州银行加快管理层更迭,推动组织体系重构,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短期磨合,未来如何协同发展也需后续观察。

  当然,郑州银行的人事更替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整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任管理团队逐步到位,其在风险控制、业务拓展、客户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具体策略,或将成为市场关注的下一个重点。尤其是在当前银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演变的背景下,如何在稳健运营的同时释放差异化竞争力,或将决定其未来走向。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