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破产、宁王“围剿”……海辰储能港股IPO的最后一公里路不天平。

  近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储能集成巨头PowinEnergy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曾高居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前三的企业,在修订版《通胀削减法案》和125%关税的双重绞杀下轰然倒塌。

  一纸破产令,让海辰储能价值15亿元的5GWh电池采购协议或沦为废纸。更致命的是,这个贡献了海辰储能2024年最多营收的美国客户,突然变成了近百亿应收账款的定时炸弹。

  而此刻,距离海辰储能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仅过去三个月。

  1.黑天鹅突袭

  海辰储能与Powin的深度捆绑远超想象。2024年1月,当双方签署5GWh框架协议时,Powin的财务危机早已显露端倪——宁德时代因Powin拖欠3.1亿元货款,正对其发起仲裁。

  然而海辰储能依然将未来三年增长押注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客户身上。按0.3元/Wh的售价计算,这份协议价值15亿元,相当于海辰储能2024年营收的11%。

  2024年海辰储能的两家美国客户合计贡献近30亿元收入,占其海外总营收的80%。当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2025年起储能电池组件必须100%本土生产、否则无法继续获得税收抵免(ITC)时,海辰储能的美国梦已危如累卵。

  2.纸面盈利背后的真实困境

  高增长的华丽外衣下,海辰储能的财务早已千疮百孔。2024年账面上2.88亿元净利润的背后,是高达4.14亿元的政府补助输血。若剔除补贴,公司实际仍陷亏损。

  “赊销换规模”策略又是一个巨雷。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23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83.15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1.8天暴增至185.7天。

  这导致了一个危险的资金游戏:用银行借款和拖欠供应商的钱,来支撑客户的漫长账期。截至2024年末,公司短期借款达36.58亿元,而账面现金仅42.9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3.1%。

  3.双重围剿下的生存危机

  宁德时代的法律重锤精准砸向IPO关键节点。2025年6月25日,宁德时代以“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海辰储能,案件定于8月12日开庭——正值港股IPO聆讯关键阶段。

  诉讼直指海辰储能核心团队“宁德基因”。创始人吴祖钰及三名执董均来自宁德时代,此前吴祖钰已因违反竞业协议赔偿100万元。若败诉,海辰储能不仅面临数亿元赔偿,其主力产品587Ah电芯更可能遭禁售。

  产能扩张的豪赌与行业寒冬形成残酷反差。在厦门基地产能利用率一路下滑至72%之际,海辰储能仍在美国得州投资2亿美元建设10GWh工厂。而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已大幅削减清洁能源补贴,根据瑞银的测算,美国储能项目内部收益率从12.8%骤降至8.3%。

  4.内忧外患的生死时速

  国内市场同样杀成血海。2022-2024年间,储能电芯均价从0.8元/Wh暴跌至0.3元/Wh,跌幅62.5%。海辰储能国内业务毛利率仅8.1%。

  产能过剩阴云笼罩全行业。在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60%的背景下,海辰储能仍计划将产能扩至100GWh。其厦门基地产能利用率已从99%下滑至72.1%,重庆基地从88.4%降至73.3%。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募资首要用途仍是产能扩张,在客户破产、诉讼缠身的当下,这番规划显得扑朔迷离。

  结语:

  海辰储能的IPO征途,恰似一场在风暴中心穿越钢丝的残酷突围。Powin的破产撕开了其高增长神话的脆弱底色,“宁德基因”从光环变为枷锁,而账面上盈利的幻象在剔除政府补贴后露出獠牙。若IPO折戟,高杠杆游戏的终局或是资金链崩断;若闯关成功,资本市场的拷问是否刺破估值泡沫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