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凌

“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更智能”,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题,恰是当下机器人产业的真实写照。曾经,机器人只能停留在展台当“花瓶”;如今,机器人已走进工厂、医院和家庭。机器人变强的背后,离不开持续突破的硬科技支撑。

步入世界机器人大会展馆,观众深感震撼。曾经只能做固定动作的人形机器人有了“真本事”:全球首款自主换电人形机器人靠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打破“单次续航短”行业瓶颈;工业人形机器人能在油污、粉尘环境中自主识别箱体,仓储效率提升40%;服务机器人不仅会做爆米花,还能通过群机协同完成酒店客房配送……现在的它们,不再是“炫技”的表演者,而是瞄准生产生活痛点、实打实解决问题的人类“好帮手”。

支撑这种转变的是一个个技术突破。曾几何时,人形机器人的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依赖进口,动作卡顿、负载能力弱是常态。现在,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自研率已达90%,配合多模态感知算法,它们已能“看懂环境、灵活动手”。业内专家指出,这种具备任务规划等能力的大模型,与负责动作规划和执行的小模型协同工作,正是“大脑+手脚”协同进化的硬科技成果。

硬科技正在让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拓越宽。在工业场景,载重机器人精准装配关键部件,良品率比人工大幅提升;在医疗领域,骨科手术机器人靠亚毫米级导航完成假体植入,术前规划时间从数周缩短至分钟,手术更是提速且精准;在家庭场景,铺床机器人靠23个自由度关节控制,动作流畅度堪比人工……从“能做”到“做好”,从“单点作业”到“场景适配”,硬科技让机器人真正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一场由硬科技驱动的转变才刚刚起步。我们相信,随着更多硬核技术的突破,机器人未来还会在更多领域“大显身手”,真正成为改变生产生活的“智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