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凉都!「净透人生公益课堂」第四期落地六盘水,权威专家为肾病患者守护 “生命线”
“在家门口就能让省城专家给我的透析通路做检查,还手把手教我怎么护理,这心里比啥都踏实!” 在贵州六盘水水矿医院的诊室里,刚完成血透通路筛查的岳先生握着专家的手不住道谢。近日,聚焦肾病患者关怀的公益项目 ——「净透人生公益课堂」第四期正式走进六盘水,一场集 “公益诊疗筛查+紧急手术干预+专业学术分享”于一体的公益行动,为这座 “凉都” 的肾病患者带来了冬日里的健康暖意。
聚焦基层痛点,公益团队携“智”下沉
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 “生命线”,血透通路的通畅与安全直接关系生存质量。然而在六盘水等基层地区,因医疗资源有限,许多患者面临 “通路评估难、维护知识少、紧急干预远” 的困境 —— 不少人不仅需长途奔波前往省城就医,若遇到通路狭窄、堵塞等需紧急处理的情况,还可能因延误治疗影响透析效果。
深知基层患者的迫切需求,「净透人生公益课堂」第四期精准锚定六盘水,特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宗旸教授领衔,汇聚北京市海淀医院王玉柱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何强教授、绵阳市中心医院廖丹教授等国内血透通路领域权威专家,组成 “超强诊疗团队”。团队不仅携带专业检查设备,还提前与贵州六盘水水矿医院沟通,预留手术室与应急物资,专程为当地患者提供 “筛查 - 诊断 - 干预” 一站式服务。这也是该项目继覆盖全国多地后,又一次将优质医疗资源 “送到患者家门口”,此前三期活动已让近千名肾病患者受益。
双轨服务并行,既解 “当下忧” 也授 “长久计”
“不仅要帮患者解决眼下的通路问题,更要让基层医护掌握长期守护的能力。” 这是本次公益活动的核心思路。活动现场,专家团队兵分两路,同步推进两项关键服务,其中 “精准筛查 + 紧急手术” 的组合,更是让多位患者免于奔波之苦:
一边是 “筛查 + 手术” 护生命。在水矿医院的筛查诊室,专家们为患者逐一 “把脉”—— 通过功能评估判断通路通畅性,用超声检查捕捉潜在狭窄或感染风险,再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定制维护方案。“您的通路有点狭窄,平时要注意避免压迫,下周再来复查一次”“这个护理误区得改,不然容易引发感染”,耐心的问诊、细致的指导,让多数患者放下心来。而在筛查中,刘宗旸教授团队的司马重阳教授发现患者程阿姨的动静脉内瘘存在严重狭窄,若不及时干预,将无法正常进行透析。“不能等!” 司马教授当即与刘教授商议,协调水矿医院开启应急手术通道,半小时内便为程阿姨安排了超声引导下的 PTA(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中,刘宗旸教授团队的司马重阳教授和钱媛教授一边操作,一边向在场的水矿医院医护人员讲解关键步骤:“这里要注意球囊扩张的压力,避免损伤血管壁”“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通路震颤和杂音”。仅 1 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程阿姨的通路血流量恢复正常,她激动地说:“本来都准备下周去贵阳做手术了,没想到专家直接在这儿帮我解决了,太感谢了!”
另一边是“学术分享”强能力。在学术会场,一场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同步进行:四川省人民医院何强教授详解《人造血管内瘘手术要点》,把复杂的手术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操作指南;绵阳市中心医院廖丹教授提出《血透通路一体化管理》理念,覆盖通路建立、使用、维护全周期;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宗旸教授结合刚完成的手术案例,解读《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 PTA 规范操作流程专家共识》,让抽象的标准变得具象;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司马重阳教授、钱媛教授则聚焦并发症处理,结合临床案例教大家 “早识别、早干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彦护士长还针对护士能力培养,搭建起基层护理人才成长框架。“以前遇到复杂通路问题总犯难,今天看了专家手术、听了讲解,心里有谱了!” 一位参与学习的水矿医院医生感慨道。
多方点赞认可,公益种子持续播撒
“这次公益课堂就像一场‘及时雨’!不仅帮患者解决了紧急问题,还把先进技术和理念‘送’到了我们手上。” 贵州六盘水水矿医院负责人表示,活动不仅让当地患者免去了异地就医的奔波与花费,更让医院医护人员通过 “实操观摩 + 理论学习” 的方式快速提升技能,对医院肾病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立竿见影。
而对「净透人生公益课堂」项目组来说,六盘水站的 “筛查 - 手术 - 培训” 闭环服务,更是为公益模式积累了新经验。据项目组介绍,未来将继续聚焦基层肾病患者需求,组织更多权威专家走进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不仅带去筛查与知识,更会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紧急干预支持,让 “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助力更多肾病患者守护好自己的 “生命线”,拥抱更有质量、更有希望的 “净透人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用户投稿。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