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苏仙骄阳似火,晒场上的稻谷泛着灿灿金光。粮农老张抹了把汗,看着满载新粮的卡车驶向大诚粮油的库点,笑着对记者说:“早上粮车出门,晌午钱就到账!农发行这‘及时雨’,下到咱心坎里了!”

农发行苏仙区支行信贷企业郴州市大诚粮油有限公司夏粮入库

金融加速度成为“钱等粮”的安心密码

“往年抢粮像打仗,今年有农发行‘粮草’先行,咱能睡安稳觉了!”大诚粮油总经理李国军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麻袋感慨。去年965万元贷款让公司抢到优质粮源,今年授信额度再增6.5%至1028万元,首笔150万元铺底资金比收割机更早“开进”田间——这正是农发行践行的“钱等粮”承诺。早在4月春耕时,支行已联合区发改委踏勘粮田、测算产量,将企业需求“翻译”成精准的授信方案。今年通过绿色办贷,流程时长较去年再压缩30%,真正实现“指尖一点,粮款秒达”。

科技赋能绘就“丰收金融图”

走进大诚粮油库点监控中心,电子屏上跳动着粮仓温湿度、库存变化等数据。“每粒稻谷都‘上保险’!”技术员演示识别出入库车辆,资金支付与粮食流向实时绑定,通过农发行24小时银企直联,粮款直达农户账户。粮农老张咧嘴一笑:“现在‘叮’一声响,就知道娃的学费稳了!”

流淌在稻香里的“金融活水”不只是报表上的数字——它是粮仓前会计指尖飞舞的键盘声,是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更是老农手机到账提示音里扬起的嘴角。从965万到1028万,变的是一串数字,不变的是政策性银行“把丰收购进仓,将安心贷给民”的初心。当夏风拂过金穗,苏仙区的田野上,金融与丰收正共谱一支“颗粒归仓”的协奏曲。(张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