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银行陷“低估值陷阱”:屡现合规漏洞、增利不增收
“紫金银行(601860.SH)因违反反假币业务管理规定、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账户管理规定、特约商户管理规定、支付受理终端管理规定等违规行为,近期被监管部门处以240万元罚款。而在今年年初,该行也曾因基础核心类业务存在漏洞遭监管处罚,一系列罚单折射出该行在经营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
与此同时,该行股价自上市以来走势一路下滑,其背后主要原因是规模增长乏力、息差持续探底且盈利模式传统导致业绩受挫,这也使得该行在短期内仍难摆脱“增收不增利”的低估值陷阱。
此外,2025年是紫金银行十四五(2021-2025)发展战略转型的收官之年,其“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个发展、四大重点、五个聚焦”战略定位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效值得期待!
01
—
20元违法所得“牵出”240万元罚单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紫金银行因存在多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20.22元,罚款240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具体来看,紫金银行存在以下违法行为: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受理终端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从违规分类来看,金融统计、账户管理、支付终端、征信管理等基础核心业务环节均现漏洞,暴露出紫金银行内控体系缺位、流程管控失灵,对违规操作未能及时识别并阻断,而深层次原因是紫金银行在合规意识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开年,紫金银行就曾因基础核心业务环节违规被罚。
1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以本行贷款资金开立存单,发放质押贷款,虚增存款”的违法行为,紫金银行扬州分行被处以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罚款5万元。
紫金银行董事长邵辉在2024年年报致辞中指出,“成立合规案防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合规银行建设,开展风险专项排查,规范合同审查与用印流程,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增加内控人员调查环节,推广‘三台六岗’模式,引入移动展业平台,建立全流程标准化业务体系,推动用制度、流程管控风险。”而这些举措落地成效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次20.22元违法所得对应240万元罚款的处罚力度,也鲜明传递出监管部门“重违规性质、轻获利多少”的零容忍态度,不仅对紫金银行形成警示,更向全行业释放了强化合规管理、严守经营底线的明确信号。
紫金银行全称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由原南京市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的4家信用联社合并组建而成。2019年1月3日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是全国首家A股上市省会城市农商行。
从股价走势方面来看,紫金银行自2019年1月登陆上交所主板以来,股价可谓“高开低走”。上市第三个月曾短暂冲高至11.10元/股,随后一路下行,2022年10月最低探至2.19元/股。
截至2025年7月28日,紫金银行收盘价仅3.05元/股,较历史高点蒸发逾七成,成为A股上市银行中表现低迷的缩影。
紫金银行股价“高开低走”且持续在低位徘徊,其背后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该行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长乏力,部分季度甚至出现同比下滑,盈利端的疲软直接削弱了市场对其成长价值的预期。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作为以零售普惠、县域业务为核心的农村商业银行,其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比如,不良贷款率虽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但关注类贷款迁徙压力上升,部分小微、涉农贷款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显现风险,叠加拨备覆盖率未能同步有效提升,导致利润释放空间被持续压缩。
同时,业务结构单一、盈利模式传统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利率市场化深化与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该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增长第二曲线。此外,前期为扩张规模形成的“重业务轻风控”模式,在引发监管处罚的同时,也使市场对其内控有效性和合规经营能力产生担忧。
02
—
“增利不增收”
翻看紫金银行近年“成绩单”可知,看似规模在持续扩张中,从2019年上市的2013.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9.44亿元,实则盈利能力已亮起“黄灯”。
营业收入层面,2019年至2024年期间,紫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75亿元、44.77亿元、45.02亿元、45.07亿元、44.20亿元、44.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4%、-4.25%、0.57%、0.10%、-1.93%、0.98%。
可以看出,除了上市首年外,紫金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该行长期收入结构单一放大了营收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该行利息净收入仍占营收八成以上,中间业务占比不足5%,非息收入“短腿”明显,导致其难以对冲息差收窄的冲击。2019年至2024年期间,紫金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是40.33亿元、38.40亿元、39.59亿元、40.35亿元、39.60亿元、36.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9%、-4.78%、3.09%、1.93%、-1.87%、-7.23%。
与此同时,净利润自上市以来虽在稳步提升,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至2024年分别是14.17亿元、14.41亿元、15.15亿元、16.00亿元、16.19亿元、16.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3%、1.72%、5.11%、5.61%、1.16%、0.30%。其中,2024年净利润微增0.30%主要得益于拨备计提减少,同时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50%达2.76亿元。
净息差则由2019年的2.12%逐渐下滑至2024年的1.42%,2025年一季度更是进一步跌至1.23%,再创历史新低。净息差“塌方”的背后是LPR连续下调,紫金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同步下滑。其中,公司贷款平均利率从2023年的4.28%降至2024年的3.94%,零售贷款从5.27%降至4.71%,直接吞噬利差。
此外,紫金银行的风险成本也在攀升。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8.16亿元,同比增长22%;拨备覆盖率由2023年的247.25%减少45.81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01.44%,安全垫变薄,同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211.19%,环比上升1.71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成绩单”再次印证了紫金银行规模扩张放缓、盈利空间压缩、风险缓冲趋薄的困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紫金银行总资产规模较2024年年末增长3.82%至2802.54亿元,增速放缓明显。资产端方面,2025年一季度贷款规模仅微增1.2%至1911.66亿元,贴现与零售贷款均现收缩;存款规模同比增长5.3%至2210.96亿元,定期占比升至55.5%则意味着负债成本刚性抬升。
(数据来源:紫金银行2025年一季报)
经营业绩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下滑4.82%,其中利息净收入8.29亿元,同比下滑15%,净息差再探新低至1.23%,较2024年末环比收窄19个百分点。同时,手续费净收入仅0.45亿元,占比不足4%。
得益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50%至2.76亿元对冲了主业下滑,使得归母净利润达到4.22亿元,同比微增4.04%。但投资收益对银行业绩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银行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长和收入多元化,同时也可能因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监管合规风险而对银行的业绩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与2024年年末的1.24%持平,但关注类贷款单季新增2.33亿元,迁徙压力加大;拨备覆盖率为202.52%,虽环比微升,但仍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资本“安全垫”进一步变薄。截至2025年一季度,紫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69%,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50%,均较年初下滑约0.3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紫金银行高管团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人事调整,逐步形成了当前的核心管理架构。2024年8月,因到龄退休,赵远宽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随后,曾在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历任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邵辉接任该职,并于2025年3月17日正式开始履行董事长职责。
紫金银行行长一职仍由自2020年8月起任职的史文雄担任,曾任溧阳农村合作银行副行长、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业务部总经理、副行长、行长。
2024年11月,紫金银行还迎来一位新副行长徐伟,其此前曾任常熟农商行银行部客户经理、总经理助理,常熟农商行张家港支行行长,常熟农商行银行部兼三农金融部总经理、零售业务总裁。至此,紫金银行形成“一行五副”的格局。其中,副行长团队包括王清国、杭浩军、徐燕、许国玉以及徐伟。
2025年是紫金银行十四五(2021-2025)发展战略转型的收官之年,其“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个发展、四大重点、五个聚焦”战略定位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效值得期待!
与此同时,该行股价自上市以来走势一路下滑,其背后主要原因是规模增长乏力、息差持续探底且盈利模式传统导致业绩受挫,这也使得该行在短期内仍难摆脱“增收不增利”的低估值陷阱。
此外,2025年是紫金银行十四五(2021-2025)发展战略转型的收官之年,其“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个发展、四大重点、五个聚焦”战略定位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效值得期待!
01
—
20元违法所得“牵出”240万元罚单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紫金银行因存在多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20.22元,罚款240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具体来看,紫金银行存在以下违法行为: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管理规定;违反支付受理终端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从违规分类来看,金融统计、账户管理、支付终端、征信管理等基础核心业务环节均现漏洞,暴露出紫金银行内控体系缺位、流程管控失灵,对违规操作未能及时识别并阻断,而深层次原因是紫金银行在合规意识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开年,紫金银行就曾因基础核心业务环节违规被罚。
1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以本行贷款资金开立存单,发放质押贷款,虚增存款”的违法行为,紫金银行扬州分行被处以5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被罚款5万元。
紫金银行董事长邵辉在2024年年报致辞中指出,“成立合规案防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合规银行建设,开展风险专项排查,规范合同审查与用印流程,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增加内控人员调查环节,推广‘三台六岗’模式,引入移动展业平台,建立全流程标准化业务体系,推动用制度、流程管控风险。”而这些举措落地成效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此次20.22元违法所得对应240万元罚款的处罚力度,也鲜明传递出监管部门“重违规性质、轻获利多少”的零容忍态度,不仅对紫金银行形成警示,更向全行业释放了强化合规管理、严守经营底线的明确信号。
紫金银行全称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由原南京市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的4家信用联社合并组建而成。2019年1月3日成功登陆A股主板市场,是全国首家A股上市省会城市农商行。
从股价走势方面来看,紫金银行自2019年1月登陆上交所主板以来,股价可谓“高开低走”。上市第三个月曾短暂冲高至11.10元/股,随后一路下行,2022年10月最低探至2.19元/股。
截至2025年7月28日,紫金银行收盘价仅3.05元/股,较历史高点蒸发逾七成,成为A股上市银行中表现低迷的缩影。
紫金银行股价“高开低走”且持续在低位徘徊,其背后核心原因在于近年来该行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长乏力,部分季度甚至出现同比下滑,盈利端的疲软直接削弱了市场对其成长价值的预期。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作为以零售普惠、县域业务为核心的农村商业银行,其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比如,不良贷款率虽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但关注类贷款迁徙压力上升,部分小微、涉农贷款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显现风险,叠加拨备覆盖率未能同步有效提升,导致利润释放空间被持续压缩。
同时,业务结构单一、盈利模式传统的问题逐渐凸显。在利率市场化深化与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该行净息差持续收窄,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增长第二曲线。此外,前期为扩张规模形成的“重业务轻风控”模式,在引发监管处罚的同时,也使市场对其内控有效性和合规经营能力产生担忧。
02
—
“增利不增收”
翻看紫金银行近年“成绩单”可知,看似规模在持续扩张中,从2019年上市的2013.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9.44亿元,实则盈利能力已亮起“黄灯”。
营业收入层面,2019年至2024年期间,紫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75亿元、44.77亿元、45.02亿元、45.07亿元、44.20亿元、44.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4%、-4.25%、0.57%、0.10%、-1.93%、0.98%。
可以看出,除了上市首年外,紫金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该行长期收入结构单一放大了营收压力。
财报数据显示,该行利息净收入仍占营收八成以上,中间业务占比不足5%,非息收入“短腿”明显,导致其难以对冲息差收窄的冲击。2019年至2024年期间,紫金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是40.33亿元、38.40亿元、39.59亿元、40.35亿元、39.60亿元、36.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9%、-4.78%、3.09%、1.93%、-1.87%、-7.23%。
与此同时,净利润自上市以来虽在稳步提升,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至2024年分别是14.17亿元、14.41亿元、15.15亿元、16.00亿元、16.19亿元、16.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3%、1.72%、5.11%、5.61%、1.16%、0.30%。其中,2024年净利润微增0.30%主要得益于拨备计提减少,同时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50%达2.76亿元。
净息差则由2019年的2.12%逐渐下滑至2024年的1.42%,2025年一季度更是进一步跌至1.23%,再创历史新低。净息差“塌方”的背后是LPR连续下调,紫金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同步下滑。其中,公司贷款平均利率从2023年的4.28%降至2024年的3.94%,零售贷款从5.27%降至4.71%,直接吞噬利差。
此外,紫金银行的风险成本也在攀升。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8.16亿元,同比增长22%;拨备覆盖率由2023年的247.25%减少45.81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201.44%,安全垫变薄,同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211.19%,环比上升1.71个百分点。
2025年一季度“成绩单”再次印证了紫金银行规模扩张放缓、盈利空间压缩、风险缓冲趋薄的困境。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紫金银行总资产规模较2024年年末增长3.82%至2802.54亿元,增速放缓明显。资产端方面,2025年一季度贷款规模仅微增1.2%至1911.66亿元,贴现与零售贷款均现收缩;存款规模同比增长5.3%至2210.96亿元,定期占比升至55.5%则意味着负债成本刚性抬升。
(数据来源:紫金银行2025年一季报)
经营业绩方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该行营业收入11.41亿元,同比下滑4.82%,其中利息净收入8.29亿元,同比下滑15%,净息差再探新低至1.23%,较2024年末环比收窄19个百分点。同时,手续费净收入仅0.45亿元,占比不足4%。
得益于投资收益同比增长近50%至2.76亿元对冲了主业下滑,使得归母净利润达到4.22亿元,同比微增4.04%。但投资收益对银行业绩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银行带来额外的利润增长和收入多元化,同时也可能因市场波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监管合规风险而对银行的业绩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与2024年年末的1.24%持平,但关注类贷款单季新增2.33亿元,迁徙压力加大;拨备覆盖率为202.52%,虽环比微升,但仍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同时,资本“安全垫”进一步变薄。截至2025年一季度,紫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69%,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0.50%,均较年初下滑约0.3个百分点。
2024年以来,紫金银行高管团队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人事调整,逐步形成了当前的核心管理架构。2024年8月,因到龄退休,赵远宽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随后,曾在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历任行长、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邵辉接任该职,并于2025年3月17日正式开始履行董事长职责。
紫金银行行长一职仍由自2020年8月起任职的史文雄担任,曾任溧阳农村合作银行副行长、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农业务部总经理、副行长、行长。
2024年11月,紫金银行还迎来一位新副行长徐伟,其此前曾任常熟农商行银行部客户经理、总经理助理,常熟农商行张家港支行行长,常熟农商行银行部兼三农金融部总经理、零售业务总裁。至此,紫金银行形成“一行五副”的格局。其中,副行长团队包括王清国、杭浩军、徐燕、许国玉以及徐伟。
2025年是紫金银行十四五(2021-2025)发展战略转型的收官之年,其“一个目标、两个坚持、三个发展、四大重点、五个聚焦”战略定位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效值得期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