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印度政府向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了针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的通知。这是印度继5月份之后再次向世贸组织提交针对美国的贸易反制通知。此次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印度计划针对今年3月26日美国对印度出口的乘用车、轻型卡车及部分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的措施,实施对等关税反击。

  

印度向世贸组织通报称,美国对印度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影响了印度约28.95亿美元的出口,导致印度出口商要多支付约7.2375亿美元的关税。印度认为美国的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特别是《1994年贸易及关税总协定》和《保障协定》,构成了歧视性贸易限制。据此,印度计划对美国产品征收等额的报复性关税。

  

今年5月12日,印度曾向世贸组织提交通知,计划对价值76亿美元的美国输印商品征收19.1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回应美国政府2025年2月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深受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印度全部商品加征26%“对等关税”,其后宣布给予印度90天暂缓期用于贸易谈判。经过来回几轮贸易磋商,7月9日的最后期限即将来到。若未能达成协议,美方将对印度87%的出口商品加征26%关税,冲击印度45亿美元出口。印度商工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明确表示,印美贸易谈判“不受美方最后期限约束”,坚持协议需符合印度利益。

  

虽然双方表态都很强硬,但印美贸易谈判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两国都力争在大限到来前达成阶段性协议。不过印度将农业和乳制品列为“不可触碰的红线”,拒绝开放转基因作物及乳制品市场;美国又能给予印度多大程度关税豁免承诺,都尚待观察。

  

市场分析认为,印度再次向世贸组织提起对美征收报复性关税通知,更像是为冲刺阶段的贸易谈判积累筹码,向美国施压的同时,为7月9日暂缓期结束后储备反制工具。若印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能够达成妥协,则有望达成临时协议,印度对美报复性关税可能暂缓实施;若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印度可能在世贸组织正式发起争端解决程序。(经济日报记者 王宝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