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赛道上的企业常如双生花,技术同源但命运殊途。

  从实验室到资本市场,禾元生物与吉凯基因这对科研兄弟堪称“同人不同命”典范。一个凭借着卓越的创新能力与精准的市场定位,披荆斩棘站上科创板IPO门前;一个深陷债务泥沼难以自拔。

  二者路径的微妙分岔,揭示了创新药企生存法则的残酷与启示。

  禾元“上天”、吉凯“坠地”

  开门见山,业务模式直接左右企业的前行方向。

  当一家企业如老农年复一年深耕土地,对上一些在波涛中随波逐流,毫无方向与定力的企业,时光悠悠流转之中终将沉淀下截然不同的印记,前者或许铸就辉煌,后者则可能陷入迷茫与困境。

  禾元生物以水稻表达体系为单一核心,十九年来死磕重组人血清白蛋白(OsrHSA),其技术突破点在于将表达量提升至20-30g/kg糙米,实现“种药”工业化。

  产品管线看似规模有限,仅有8个在研阶段、6个临床阶段的项目,好在这些项目都围绕水稻平台有序延伸拓展,技术复用壁垒在市场竞争中构筑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反观吉凯基因,发展轨迹着实发人深省。

  早期,吉凯基因凭借在RNAi技术数据库方面的深厚积淀崭露头角,为求生存,吉凯基因开启了一场漫长且密集的融资征程,历经9轮融资,与近20家机构深度绑定。

  为了迎合资本的偏好,吉凯基因在未充分权衡自身实际状况的情形下,不顾一切强行推进新药管线研发。

  投入巨大不假,却始终未能将产品推向市场,最终陷入“规模不经济”泥潭。2021年,冲击科创板铩羽而归;2024年,港股冲刺亦告失败。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瞬间触发对赌回购协议,天之骄女般闪耀的曹跃琼也瞬间沦为“被执行人”。禾元生物经营期间连续失血倒也符合实际情况,胜在暂无爆出对赌协议的负面消息。

  与此同时,业务模式的显著差异,塑造出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商业化前景。

  吉凯基因的靶标发现服务客户黏性极低,前五大客户占比不足20%且年变动超80%,应收账款周转率从5.5%暴跌至2.9%,商业模式彻底崩坏。

  禾元生物的OsrHSA直指年需求700吨、进口依赖度高达60%的"黄金救命药"市场。目前III期临床达标后进入优先审评,2025年上市确定性高,关键一点是定价仅为血浆提取品的1/5。

  虽说当中夹杂着美国Ventria专利诉讼,限制了聚合体含量低于2%的产品在美销售,但仍通过继受取得5项关键专利,至少从目前来看能够牢牢守住中国市场这个基本盘。

  至此,吉凯基因的故事渐近尾声,禾元生物正处上升期迎来上会,然,它就没有烦心事儿了吗?

  烦着呢

  禾元生物身为科创板依照第五套上市标准(针对未盈利企业)重启审核机制后的首家上会企业,监管部门所看重的,或许是其未来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潜藏的巨大潜力。

  常言道,唯有将曾经吹过的牛使之成真,才叫真的牛。

  禾元生物于2025年拟定种植面积为1.5万亩,预计到2027年种植面积将拓展至3.5万亩,不过此规模也就占据规划总面积8万亩的四成而已。

  此处,诸多媒体人士犯了常识性的认知谬误。他们未能洞悉药用水稻的种植亩数与产能之间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仅仅基于上述情形便开始质疑产能是否会面临空置风险,这是不对滴。

  那么,禾元生物是否存在产能闲置的风险?答案是存在这种可能性。

  禾元生物的HY1001作为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药品,商业化推广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但是第一步一定是解决市场信任。

  从医生的视角来看,人血清白蛋白临床应用超数十年,已成为治疗肝硬化、休克等疾病的惯性选择,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入人心。HY1001作为全新生物产品,尚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或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认证,亦缺乏国际权威指南的背书。

  鉴于此,医生在开具相关处方时,极有可能会秉持谨慎的态度。

  从患者的视角而言,重组蛋白“植物提取”这一属性,或许会引发公众对于免疫原性以及杂质控制方面的疑虑。例如,会不会结合未知杂质就容易让患者心生担忧。

  要消除这些疑虑,需要大规模真实世界的数据来证明安全性,但在短期内,它或难以建立起与血浆产品同等程度的信任度。

  OK,无论推进是一帆风顺还是走得磕磕绊绊,下一步还将面临HY1001适应症单一性对市场渗透形成制约。

  目前,HY1001仅获批用于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这一适应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人血清白蛋白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覆盖失血性休克、烧伤、脑水肿等十余种适应症。

  对禾元生物更加不利的一点,中国肝硬化腹水病例数预计从2017年71.3万例降至2030年49.2万例,降幅高达31%。

  前文已提及进口产品在国内占据60%的市场份额,在此还需着重指出进口产品在集采的报价普遍低于国产产品。此外不容忽视的是,2020–2024年全国新增70家浆站,使得血浆来源产品的供给量持续攀升。

  待到禾元生物的HY1001上市之际,势必难以避免与竞品陷入激烈的杀价竞争。

  行至当下,依旧未见明显利好消息,不差再来一点不利因素。2023年,人血清白蛋白被纳入《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受此影响,样本医院相关销售数据同比下滑7.31%。

  倘若HY1001未能及时被纳入医保范畴,高额的自费支付门槛或将大幅限制患者对其的使用。即便有幸被纳入医保,嘿嘿嘿,恐怕又要面临大幅降价的要求。

  着实令人犯难,当初夸下的海口能否兑现?客观而言,这几步是禾元生物商业化进程中绕不开的必经之路,但是八叉君认为:与其担忧产能闲置可能带来的风险,更应关注的是库存过度积压这一棘手难题!

  为何如此断言,只因凭借多年在公安系统积累的阅历,八叉君养成了审慎推算的良好习惯,且看下图: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一个登科创板一个上"老赖榜":禾元生物切割吉凯基因命运'>


  每公斤糙米的蛋白表达量处于20-30克区间,水稻亩产量介于550-600公斤。假定西北地区药用水稻一年一熟,我们取中位数进行计算,每亩产出14500克,换算为0.0145吨。

  据招股书显示,禾元生物目前拥有水稻种植亩数9000亩。这意味着,按照刚刚所计算得出的产出推算,其白蛋白年总产量可达130.5吨,远远超出了新建的120吨产能需求,足以满足当前的产能规划。

  那么,到2027年拥有3.5万亩种植规模时,每年能够产出多少吨重组白蛋白原材料呢?

  答案为507.5吨。也就是说,耗费16亿募资所投建的年产量120吨生产线哪怕天天干到冒烟,也阻挡不了原材料堆积成山,大惊喜是谷原料可在常温存储2-3年,在阴凉条件下储藏5年。

  进一步审视,当总规划的8万亩种植面积得以实现,届时又会带来多少原材料?1160吨!什么概念!世界需求总量的1/4!

  期待HY1001打入美国市场,称霸全球指日可待!

  美国作为采浆大国,采浆量占全球接近80%,那些低收入人群的野路子恐怕要被彻底堵死,想到这个感觉还是蛮带劲的,问题是那些人会不会因此掀桌子呢?

  下次,咱们围绕这个话题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