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技术力量支撑防汛救灾
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崔爽 付丽丽
23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出现强降雨天气,区域内多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26日夜间,北京密云、怀柔、延庆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不少村庄受灾,基础设施受到一定程度损坏。
来自国资央企的多路抢险救灾队伍携带无人机、无人船、卫星背包、重型工程装备等,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区域,全面支撑通信、电力、道路抢修。
空中基站穿越“信息孤岛”
26日下午到27日凌晨,北京市密云区西北部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相当于半天就下了去年一年60%的雨。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密云分公司总经理哈毅说,从上周六开始,他们就开始全力抢修受灾区域通信问题,以最快速度确保通信畅通。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纷纷出动抢修车、应急通信车、卫星背包、无人机、卫星电话等,为灾区群众架起了一条条至关重要的通信生命线。没有路,大家采用“人背肩扛”的方式进山,在村口高地架起应急通信车,临时恢复了一公里范围内的4G信号;携带便携卫星背包,为周边半径100米的群众开通应急通信服务……随着搭载卫星链路模块的无人机起飞,失联村镇群众恢复了手机正常通话。
据悉,中国移动为北京用户提供为期一个月的免费北斗短信服务,可在户外无网络信号时通过支持北斗短信功能的手机收发应急短信。北京联通为保障密云安置区域内用户通信需求,开通了100G的免费流量。
无人机为光明“探路”
因部分道路中断,车辆无法进入受灾地区,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用无人机勘查现场,摸排电力设施受损情况。
“这是我们首次应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它翼展约3米,最大飞行距离100公里,在300米高空飞行,依然能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看清地面杆塔情况,即使在天气恶劣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飞行。”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专责齐帅介绍。
无人机前往密云冯家峪镇、不老屯镇、石城镇等地区开展电力设备勘查工作,为后续尽快掌握灾情、排查险情、调配应急物资、制定抢险方案争取了宝贵时间、提供了精准信息。
截至7月29日8时,国网北京电力携带水陆两栖车、冲锋舟、照明灯塔等应急装备,通过应急抢修或接入应急电源等方式,共恢复密云、延庆和怀柔地区96个村庄以及部分高压用户供电。目前,电力抢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新型巡堤查险车“未雨绸缪”
北京密云水库泄洪,下游潮河水位急剧上涨,导致潮河左岸部分区域堤防出现坍塌,中国安能专业救援人员连夜组织大型机械进行块石回填作业。7月29日清晨,成功修复受损堤段,回填块石400方。
在潮河堤岸抢险现场,中国安能投入新型巡堤查险车,对潮河堤岸展开全方位巡查。该装备通过创新时变和瞬变电磁波技术探测内部隐患,融合车载三维激光系统和云台全景摄像诊断外部险情,能快速探明管涌、渗漏、崩岸等险情隐患。
据悉,中国安能多路救援人携带重型工程装备及无人船、生命探测仪、侦测无人机、车载堤防隐患探测车等装备,协助开展灾情侦测、应急抢险和群众转移,各项工作正加紧进行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