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养老险云南分公司: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平安养老险交出专业答卷
导读
当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多元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已迫在眉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被一些专家认为老龄化进程处于“最快时期“。
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的趋势下,“长寿时代”中的养老规划及养老资金的配置安排,也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
在我国的养老三支柱体系中,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长期以来都占据着最大的比例,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在民众养老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
根据中国社会保障学会2024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约为4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面对第一支柱压力渐增的独木支撑局面,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助力居民保持高质量养老生活,无疑是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关键价值体现与发展方向。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重点发力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划。3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养老金融转型出台《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再次强调了“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这一重点方向。
当前,明确的指导方针,多元的养老市场需求,意味着养老产业发展正进入新阶段。这无疑意味着养老金融机构不仅要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还需要对自身在高质量养老金融中的定位、作用与核心能力,要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担负起新时代下人们对“社会稳定器”的期待与要求。
那养老保险公司究竟做的怎么样呢?
让我们走近我国首家专业养老险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险”),看看它们的实践效果如何,以进一步思考养老保险公司如何书写养老险金融大文章,如何从养老体系的全局出发,在推进多层次、多支柱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01
全面参与三个支柱
投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所谓专业养老险公司的“专业”,首先体现在紧随养老金融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不断深耕养老保障、深化养老服务、投身养老体系,这也正是保险立足“金融为民”、服务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经历20余年在养老保障领域的专业化探索和深耕,平安养老险明确了在养老金融大局中的使命与责任,依托中国平安在养老板块的资源优势,全面助力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并确立了积极推动第一支柱发展,深耕第二支柱,丰富拓展第三支柱产品的多维度战略布局。
正如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所指出,养老金融机构,特别是养老保险公司,更应该在这个阶段发挥自身重要作用。聚焦养老主业,真正做到“做实第一支柱,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才能切实解决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基于中国平安的整体实力以及自身20余年来形成的稳健投资及长期资金管理能力,平安养老险如今已实现在养老三支柱中的全面覆盖。
身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21家投资管理机构之一,平安养老险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成为第一支柱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第二支柱中,平安养老险也已成为企业年金受托、企业年金投资、职业年金受托、职业年金投资及其他委托管理业务等领域的领军者,管理规模超万亿。在不断获得市场认可、构建起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树立起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标。
此外,平安养老险还全面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丰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形成对整个体系的全面布局与深度参与。
02
聚焦第二支柱发展
持续引领企业年金建设
除了三个支柱全覆盖参与,专业养老险公司的专业也体现在聚焦优势所在,打造核心竞争力。平安养老险的保险+服务构建了业务“主力军“的专业底色。
相较于近些年社会对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与日俱增的重视程度,以年金为主的养老第二支柱的覆盖面有待扩大,相应参与的主体数量有限,不过其在整个经济结构与社会福利体系中的意义却不言而喻。既与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个人参与的第三支柱形成层层深入、相互关联的养老保障系统,还将与个人劳动者的长期职业相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化养老补充。
事实上,尽管受托管理难度的加大和提费扩面动力的不足,也让企业年金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自2004年在我国全面推行企业年金以来,随着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长期稳定的表现越加明显,对于这种养老筹资的方式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接受与认同,并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增长。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共有15.93万个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3241.84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14.27%。
而2004年成立的平安养老险,可以说几乎是全程参与了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早在2006年,平安养老险与联想集团正式签署企业年金项目合作协议。联想集团企业年金计划是我国企业年金正式实施后,第一个正式在人社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并获得批复的“企业年金单一计划”,编号“0001”号,同时也是第一个开放个人投资选择权的企业年金计划,对于整个年金市场的成功开端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20余年深耕企业年金的过程中,平安养老险基于年金资金养老属性打造了一套具有平安特色的投资管理体系,不仅投研团队高度专业、经验丰富,而且投资风格也与年金“长周期、稳健投资风格”属性相匹配,真正做到了“知投资,懂年金”。截至2024年末,平安养老险单一含权类组合的业绩保持市场前列,近三年、五年累计业绩皆位列市场前三,更是稳居养老险公司第一,并大幅超越了市场平均业绩,真正实现了中长期为客户实现年金资产有效保值增值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平安养老险也积累并建立起稳健的受托管理能力,不但充分借助科技数字化能力,打造“新一代企业年金受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与账管、托管、投管更高效的直连,而且不断升级资产配置方法论,形成更加科学、契合新形势下中国年金特点、兼备“绝对+相对”复合型收益目标的资配管理框架和流程;同时优化退休到龄提醒、外籍永居办理等运营服务,并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确保年金资金安全运作。
不仅如此,平安养老险还在继续参与企业年金相应政策研讨、方案推广,助力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依托数字化技术在金融服务场景的应用,面对万千客户的个性化线上服务需求,为不同企业、不同个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2024年,平安养老险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千企千面线上服务,新增约2000余家企业创建了企业线上服务专区,覆盖150万名员工,累计访问量超8000万人次,并通过“新一代企业年金受托数字化平台”,已为2.7万家企业、513万个人客户提供服务,支撑近5000亿企业年金受托资产管理运营。2024年11月,公司凭借“新一代企业年金受托数字化平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
03
深挖第三支柱需求
开拓多元个人养老市场
专业养老公司的专业还体现在不断拓展养老金融广阔空间,面向更丰富更多元的个人市场,开拓进取。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客群与差异化的需求,意味着仅仅依靠第一、二支柱很难满足广大民众对于老龄化趋势下养老生活的品质要求与个性化的安排规划。
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必然需要更加强大、面向个人的“第三支柱”,才能使养老保障真正细化、深入到社会群众的生活之中,匹配各类客群相应的实际需求,撑起坚实的社会保障体系与高质量养老金融的发展。
对于平安养老险来说,不断深挖第三支柱养老需求,不只是自身优势在个人养老客户市场中的延伸,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家与民生大局的根本要求,同样是在专业养老险公司至关重要的“主业”范畴之内。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有着税优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并在2024年底正式推向全国。
2024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不但鼓励行业全面探索年金等具有养老属性的产品,并在框架下形成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联动,还提出进一步扩大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商业养老金业务,使得商业养老金业务成为专业养老险公司的专属产品。
持续的政策推动,使得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形成了个人养老金“主战场”与商业养老金“主阵地”并存的局面,驱动市场产品养老类供给的丰富与多元化,加上普惠型覆盖的加强与科技数字化水平的全面提赋能,也让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凭借自身在养老需求洞察和年金主业的长期优势,平安养老险在2018年成为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机构,未来将持续围绕客户需求,推出更多创新型商保年金产品,包括兼具风险保障与财富管理功能的养老保障,以及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等,还将积极参与国家的普惠养老政策,推出更多低门槛、收益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形成第三支柱税优与非税优产品的“双轮驱动”。
同时也将借助平安集团在保险科技领域的领先水平,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智能化服务平台,利用当前迭代迅速的AI技术,高效赋能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投资建议和附加服务等。
在中国平安的“保险+医养”架构下,平安养老险未来将通过全面融入平安集团的服务生态,不断探索保险支付与各类养老服务场景的深度结合,与银行、科技公司、资管机构和养老服务公司等深化合作中展现的连接能力,为第三支柱商业养老扩展着出更广阔的空间。
无论是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温度的服务,还是打造“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极致客户体验,都是平安养老险一直努力的方向,让高质量养老金融的“大文章”,增添崭新而浓重的平安笔墨。(平安养老险云南分公司 供稿)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OXUFWuBUV9SsKV4Wmp9wkw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